"Welcome to Mysore, the heritage city! "車子駛進邁索爾城郊,便能看見公路旁懸掛著這大大的歡迎標語,而邁索爾是名副其實的皇城古都,從15世紀到20世紀中葉印度獨立前,一直是邁索爾王國(Kingdom of Mysore)的國都,至今也仍是南印度卡納塔克邦的文化中心及地方政經重鎮。邁索爾位於德干高原的南端,是南印度少數終年氣候皆舒適宜人的避暑勝地,加以印度輝煌年代的文化遺跡,使得邁索爾成為知名的觀光旅遊城市。然而,對於阿斯坦加瑜珈(Ashtanga Yoga,又稱為八肢瑜珈)的練習者來說,邁索爾的意義遠甚於此;因為這裡是這套傳統練習方式(Mysore style)的起源地,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練習者遠赴重洋來到由阿斯坦加的一代宗師Shri K Pattabhi Jois所創辦的瑜珈學校Shri K Pattabhi Jois Ashtanga Yoga Institute進修練習。
- Apr 28 Tue 2015 09:05
[印度/邁索爾] 之一:練習的生活、生活的練習
- Apr 28 Tue 2015 09:04
[印度/果亞] 海灘、夕陽和Kingfisher
其實,最初吸引我想一探究竟的那個印度,不是美到近乎偏執的泰姬瑪哈陵,也不是瑜珈和靈性的究極探索,而是阿拉伯海濱那個披著葡萄牙面紗的嬉皮海灘-果亞。曾經我對印度的印象不外乎髒亂與貧窮,因此在我偶然看到旅遊雜誌上一個篇章介紹果亞充滿歐洲風情的熱帶沙灘時,簡直驚為天人;也因此,這個種子在很多年後終於醞釀成熟的時刻,一個突然其來的提議,便讓我義無反顧地決定從加爾各答直奔果亞。
- Apr 28 Tue 2015 09:04
[印度/孟買] 最奢華與最貧窮的距離
你或許不太熟悉孟買,但你絕對聽過看過寶萊塢唱作俱佳的歌舞劇電影。孟買就是印度電影工業基地寶萊塢的所在,因而不意外地成為許多寶萊塢電影的取景題材,近幾年來紅到台灣的幾部印度電影,如: 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以及孟買日記(Dhobi Ghat)皆以描寫孟買低下階層的生活場景為背景;對於孟買屬於"貧窮"的那部分,我們並不陌生;而孟買的另外一面是繁華絢爛的西印度大都會,娛樂和商業之都,自殖民時期以來便是主力發展的濱海城市,從孟買街道上濃濃英式風味的建築,足可看出英國人在孟買留下的建設痕跡。
- Apr 28 Tue 2015 09:04
[印度/加爾各答-孟買臥鋪火車] 鐵軌上的濃縮印度
關於印度的火車,網路上有一張廣為流傳的誇張照片,擠滿了車廂的乘客從每個車窗擠出半個身體向外面揮手,而車頂,不用說也同樣疊滿了人跟行李。我自己倒是沒目睹這樣的盛況,亦無法判斷這照片的真偽,但我相信這確實成了很多人對於印度火車的刻板印象。印度火車是旅人對印度的共同回憶之一,如果要套上那個陳腔濫調的照樣照句的話,那麼以下的說法絕對可以成立:"如果沒有搭過印度火車,就不算來過印度。"鐵路系統無疑是英國殖民者帶給印度最重要的建設之一,在幅員廣大的印度,四通八達的鐵路是維繫這個國家的交通命脈,總長十一萬五千公里、擁有大大小小七千五百多個車站的印度鐵路,是世界上最龐大最密集的鐵路網絡之一;而對於拜訪印度的旅人來說,鐵路除了是安全而便捷的交通首選之外,更是一窺印度社會文化的重要體驗。印度的火車,特別是硬臥舖車廂(Sleeper Class),就像是把印度的庶民生活經驗完整搬到車廂上,再濃縮成N小時的精華之旅。
- Apr 28 Tue 2015 09:04
[印度/加爾各答] 會呼吸的城市
你一定聽過旅人們口中惡名昭彰的加爾各答,如果要作個票選評比的話,加爾各答大概會不負眾望地當選觀光客最痛恨的印度城市第一名吧。在我一再一再聽到加爾各答的負面說法時,我相信那或許就像德里初次給我的感覺是一樣的: 混亂嘈雜的入口城市,充斥著掮客、乞丐與騙子,堂而皇之地展示著貧窮與殘破,在在考驗背包客對於印度的能耐;而加爾各答的城市建設與衛生條件甚至要比首都德里更糟,無疑是雪上加霜,催促旅人速速逃離這個不宜久留之地;由於帶這些刻板印象,我壓根兒都不對加爾各答抱著任何期待,會到這裡,純粹只是為了接駁到下一站的火車;而我甫告別在喜馬拉雅山間猶如人間仙境的山居歲月,馬上就得被迫來到這集印度式混亂之大成的地方,天堂地獄一線之隔,落差可想而知! 為了這個明明不怎麼吸引我、卻不得不停留的城市,我預先做好了萬全的心理建設,在腦海中模擬演練該如何迴避如蒼蠅般的掮客,以及與詐騙集團交手的教戰守則。
- Apr 28 Tue 2015 09:03
[印度/西里谷里] 告別山居歲月
小說家約翰史坦貝克是這麼說的: 旅行就像婚姻一樣,如果你自認為可以掌控一切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A journey is like marriage. The certain way to be wrong is to think you can control it."~John Steinbeck)
- Apr 28 Tue 2015 09:03
[印度/錫金-甘托克] 國中之國
其實一直到了離開印度的時候被出境海關問起,我才發現這次申辦出來的簽證有那麼點小小的不同:
- Apr 28 Tue 2015 09:03
[印度/大吉嶺] 採收群山間一心二葉的翠綠
- Apr 28 Tue 2015 09:02
[尼印邊境] 形而上的國界
生長於孤立海島的我們,只能在遼闊無邊際的海平面之外,想像那抽象的國界;最能具象化國界概念的,大概就是桃園國際機場的中華民國海關吧! 過了海關,搭上飛機,起飛、降落,再過另一個海關,就是另一個國度。因而,當我決定要經由陸路從尼泊爾到印度時,這個實實在在徒步"穿越國界"的概念讓我有一種莫名的亢奮感。
- Apr 28 Tue 2015 09:02
[尼泊爾/加德滿都]佛眼守望的古都
經過一夜飛行,於清晨抵達吉隆坡,在LCCT(廉航航廈)的簡陋座椅上度過無聊的六小時候機時間,接駁的飛機飛抵加達滿都時已經是下午了。海關處只有兩道的落地簽櫃台,隊伍早已大排長龍,好不容易排到我,付了錢、辦完手續,匆匆提領了行李步出機場;天還亮著,但機場的匯兌處掛起了CLOSED的牌子,我還盤算著身上只有美金該如何搭車進城,一會兒身邊就湧上了一群司機兼掮客,我忙著先退出這混亂的場面,一邊搖著手說"No money! Wait!" 一邊想轉身走回機場大廳,這時候司機群中一個年輕人冒出頭來說:"我可以載妳去塔美爾換錢!" 關鍵字出現了-塔美爾,也就是加德滿都的背包客區,我迅速反問多少錢? 這年輕人挺聰明地說了個背包客間熟知的行情價,我點了點頭打算跟他走;果不其然,一取得我的信任之後,他迅速拿出手上準備好的一疊名片,開始介紹"他自己家的"民宿,沒錯,又來了! 車站前、機場外每天都要上演過無數次的戲碼,出來兼差跑腿幫旅館招徠生意的掮客,無一不說這是他自己經營的旅館,若不是他自己經營的,也一定是"他哥哥"、"他叔叔"經營的,似乎這種家族經營的企業較能博得觀光客的信賴? 我看這年輕人給我的印象還不壞,反正也決定搭他的車了,就跟著他去瞧瞧"他家的旅館"吧,當然我還不忘再三跟他強調,如果不滿意,我可是不會住的!